-
昌平区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外资集聚发展
北京市昌平区通过深化审批改革、强化外资服务等举措,持续提升招商引资效能。数据显示,当地实际利用外资规模稳步增长,产业结构呈现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多元化特征,凸显区域经济开放水平的持续提升。 一、审批效能提升激发投资活力 昌平区聚焦企业设立全流程优化,通过压缩材料清单、并联审批环节、推行线上办理等举措,将外资企业注册平均耗时缩短。此类改革显著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吸引跨国企业加速布局。以零售业为例,资连锁品牌在昌平设立华北区总部时,仅用常规流程50%的时间即完成全部手续,为其后续市场拓展赢得先机。 二、精准服务体系强化外资信心 针对外资企业差异化需求,昌平区建立专项服务机制,涵盖政策解读、人才引进、跨境结算等关键环节。例如为能源领域外资企业定制化解决设备进口通关问题,推动其区域研发中心快速投入运营。此类服务模式有效提升存量企业增资扩产意愿,部分早期入驻企业已连续三年追加投资。 三、产业结构凸显高质量发展导向 在7973万美元外资构成中,第三产业占比达98.5%,主要集中于商业服务、能源技术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第二产业投资则聚焦高端制造环节,符合区域"退低进高"产业升级策略。重点项目中,跨国零售集团投资占比超45%,能源技术企业投资额居次,反映昌平区消费市场活力与技术转化能力的双重优势。 四、制度创新持续优化投资生态 昌平区率先试点跨境投资便利化措施,包括资本项目收入支付电子化审核等创新举措。同时建立外资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收集解决经营诉求。此类制度设计使区域在全球投资波动背景下仍保持外资流入韧性,当年实际利用外资进度超预期达成七成。 当前,昌平区正围绕重点功能区建设深化投资促进政策,通过产业链精准招商进一步扩大外资规模。区域经济数据显示,现代服务业外资项目的集聚效应已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同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的开放型经济生态。
2025-09-06
-
朝阳区打造知识产权高地助力招商引资
作为全国首个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直辖市辖区,北京市朝阳区通过构建高效服务体系、强化创新生态培育,已成为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落户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该区通过建立快速维权机制、优化专利审查流程等举措,显著提升区域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为招商引资提供核心支撑。 一、制度创新引领示范建设 朝阳区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下,率先探索行政保护与司法衔接机制,建成集专利预审、维权援助于一体的快速维权中心。该中心通过简化流程将外观设计专利审查周期压缩至15个工作日,较常规程序提速80%,此举被列为全国改革试点经验。在商标保护领域,推行"一窗通办"模式,实现重点企业商标注册全程电子化服务。 二、关键指标呈现跨越增长 自开展示范创建以来,区域知识产权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专利申请量实现三年翻番,其中发明专利占比提升至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专利授权量增长率连续两年保持40%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6.9件,是北京市平均水平的1.7倍。在知识产权转化方面,技术合同登记额突破千亿元,形成专利质押融资等创新模式。 三、标杆企业培育成效显著 区域内创新主体竞争力持续增强,累计培育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5家,市级示范企业61家。重点产业领域涌现出多项突破性成果,7项专利获中国专利金奖,40项获优秀奖,获奖总数占北京市同期总量的21%。在品牌建设方面,拥有占全市14%的驰名商标资源,科技服务业商标注册量年均增长25%。 四、服务体系构建生态闭环 朝阳区打造"创造-运用-保护"全链条服务体系,设立专项资金支持PCT国际专利申请,建立重点产业专利导航机制。在CBD等核心区域布局6个知识产权服务站,为创新主体提供跨境保护等特色服务。联合专业机构开展"知识产权体检"行动,累计为500余家企业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五、辐射效应带动区域发展 示范建设显著提升营商环境竞争力,2023年新增科技型企业注册量同比增长33%,外资研发中心数量占全市28%。通过专利开放许可等制度创新,促成高校与企业的技术合作项目156项。未来将聚焦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2025-09-06
-
朝阳区招商引力助推经济引擎焕新活力
2019年,朝阳区财政收入表现亮眼,招商引资成效卓著,区级财政突破536亿元,持续领跑首都区域经济格局。全区上下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积极吸引高端产业落地,为稳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有效支撑了城市高质量发展。 一、朝阳区作为首都经济核心区,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国际化平台基础。位于北京市中心区域,这里集聚了众多跨国公司总部、使馆区和现代服务产业,长期以来是区域发展的引擎。过去一年,面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区政府果断采取措施,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强化政策协同,确保经济基本面稳健。通过深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楼宇经济转型升级,朝阳区为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土壤。 二、财政收入增长的核心驱动来自于系统性策略实施。2019年,朝阳区区级财政收入达536.41亿元,同比增长强劲,整体规模位居全市十六区之首。相关部门统筹推动,依托精细化管理机制,打通部门协作壁垒,形成纵向联动、横向互补的稳增长工作体系。关键举措包括:提升企业服务效率,以解决实际诉求为突破口;加快产业空间腾退与更新,引入高精尖技术企业;优化奖励政策,鼓励创新创业。这些行动直接转化为经济红利,助力区域整体收入结构优化。 三、招商引资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区政府将营商环境建设列为优先事项,对标国际先进标准,简化审批流程,增强企业便利性。实践中,以楼宇经济为切入点,实施空间业态升级计划,吸引生物科技、金融科技等新兴领域企业入驻;同时在农村区域推进产业创新试点,拓宽增收渠道。此外,通过精准匹配企业需求,如融资支持和市场开拓服务,确保引资项目落地生根,为培育新增长点奠定坚实基础。 四、展望未来发展路径,区政府聚焦“十三五”规划收官任务,强调强化全局统筹与创新驱动。2020年,持续优化服务机制是关键方向,包括提升跨部门协同效能,推进精细化管理措施;加码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引导高精尖企业集群发展;同时改善区域品质,以企业满意度为核心改进工作作风。这些努力旨在构建可持续增长格局,为城市整体经济注入新动能。 最终,2019年的财政成果凸显了朝阳区治理能力提升的有效性,不仅为首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未来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了可靠样本。全区上下将持续协同奋进,确保区域经济活力持久不衰。
2025-09-06
-
北京亦庄招商引资再引全球半导体浪潮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举办2017北京国际泛半导体产业博览会,再度成为全球焦点。该博览会是首次构建全球范围的泛半导体沟通平台,聚焦“互联互通,共享共创”主题,整合产业要素推动深度融合。开发区作为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重镇,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大批龙头企业,巩固其在泛半导体领域的领军地位,并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全球半导体产业面临结构性挑战,中国作为消费引擎却遭遇核心创新短板。2017年,中国半导体需求驱动国际市场增长,但关键技术瓶颈、产业链协同不足和融资受限制约发展。北京等高新技术城市迫切需全球化平台,以推动技术共享和供需平衡,缓解产业脱节。 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定位实体经济核心,持续优化招商引资策略吸引全球企业。2017年,该区域集聚集成电路产业链龙头如中芯国际和京东方,形成高端制造聚集效应。开发区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助推北京成为全国半导体创新高地,有效弥补区域产业空白。 三、北京国际泛半导体产业博览会采用国际化“以会带展”模式,搭建多维度协作桥梁。2017年启动的博览会聚焦企业、技术、资本等要素,通过研讨活动强化全球资源整合。这将打破行业隔阂,深化国际合作,帮助参与者高效把握产业价值与机遇,实现包容性发展愿景。 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战略布局支撑“中国制造2025”国家示范区建设。2017年,该区域规划打造集成电路千亿级产业集群,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增强国际竞争力。博览会作为“高精尖”项目,加速产业链升级,展现北京在制造强区建设的系统性成果。 五、博览会预期成为全球泛半导体合作枢纽,推动可持续创新生态。2017年活动引入国际标准和政策对话,吸引跨国参与,强化北京亦庄的品牌效应。这将激发产业融合动能,带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并向世界输出中国经验与技术解决方案。 六、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17年举措凸显政策与市场协同。开发区的高效招商机制吸引资本密集型项目落地,推动泛半导体链条向高端跃升。博览会平台深化全球互动,为北京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并巩固其在国家战略中的核心角色。 七、展望未来,北京亦庄的持续投入将强化全球半导体枢纽作用。2017年博览会开启深度融合起点,通过资源共享激发创新活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系统化招商策略有望复制成功模式,引领泛半导体产业迈向更高端合作阶段。
2025-09-06
-
北京筑巢引凤打造全球创新集聚新高地
北京市近年来通过完善创新生态、优化招商引资政策,持续吸引国际创新机构入驻,助力全球创新资源加速汇聚。截至2024年,已有数十家跨国孵化平台落地,培育出数百家高成长科技企业,成为全球创业者开拓中国市场的重要支点。 一、国际创新平台密集布局释放磁吸效应 2023年至2024年间,十余家全球知名创新加速机构选择在京建立亚太总部或创新中心。其中某跨国科技企业设立的孵化器自2012年运营以来,累计培育企业总估值突破五百亿元;另一美资顶尖孵化平台于2023年将中国总部设立于中关村核心区。这些机构通过提供跨境资本对接、技术商业化等服务,显著缩短初创企业成长周期,某欧洲金融科技团队运用其人工智能系统,将投资决策时效从48小时压缩至10分钟。 二、政策支撑体系构筑核心竞争力 北京市于2021年发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行动计划",明确五年内建成全球影响力的创新枢纽。2023年推出高新技术企业"筑基扩容"工程,配套专项研发补贴及人才引进通道。统计显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在2024年突破3.5万家,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五年超万亿元。市党代会报告进一步强调将完善"全链条孵化体系",强化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机制。 三、创新资源要素实现全球高效配置 依托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等战略支点,北京市汇聚全国25%的风险资本管理机构。2024年初,该市科创基金规模超千亿元,带动社会资本形成万亿级投资组合。基础研究方面,布局16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吸引近百个国际科研团队入驻。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跨国联合研发项目数量较2021年增长70%。 四、开放生态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 通过建立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市打通科研成果转化关键环节。2024年试点的"跨境数据流动安全港"机制,使生物医药、自动驾驶等领域研发效率提升40%。在市党代会闭幕后的五日内,连续举办多场国际创投对接活动,促成多个亿元级技术合作项目。数据显示,全市技术出口额中数字经济占比达38%,原创技术解决方案已输出至六十余国。 五、全球创新网络节点功能持续强化 北京市通过"朱雀计划"等专项引进战略科学家,外籍人才占比在重点实验室达15%。2023年建立的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已吸引二十余个国际学术机构入驻。创新载体面积五年扩容三倍,形成覆盖五十万创客的共享实验平台网络。随着第六航权政策落地,首都机场口岸为创新样本开辟快速通关通道,进一步强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2025-09-06
-
北京税务创新引擎驱动城市发展新动能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北京市税务系统深刻把握服务首都核心功能的关键作用,将税收现代化置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中谋划。通过优化执法方式、深化征管改革、提升服务质效,有效发挥税收对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持续完善招商引资政策环境,为高精尖产业落地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筑牢法治根基强化收入保障 持续完善以数据驱动的税收分析体系,构建重点行业、新兴领域动态监控模型。在法定权限内创新实施分级分类风险管理,对数字经济、跨境贸易等新业态建立精准化征管预案。强化第三方信息共享机制应用,实现从申报到入库的全链条闭环管理,确保组织收入质效协同提升。 二、深化协同治理构建共治格局 全面推进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任务落地,在全国率先实现税费业务"一厅联办""一窗通办"。创新建立"财税银"联动机制,整合社保费、非税收入征管职能。与市场监管等部门共建企业生命周期数据池,推出登记开办"e窗通"服务,行政审批时限缩短67%。 三、科技赋能驱动征管现代化 金税三期系统深度优化升级,建成税收大数据智能归集平台,实现全市90%涉税事项"云端处理"。推行区块链电子发票试点,破解电商领域开票难问题。建立重点税源"全景画像"系统,风险识别响应效率提升40%,稽查选案精准度达92%。 四、智慧服务重塑营商生态 全国首创"智慧税务综合体"建设标准,23项服务规范上升为地方标准。推出"码上办"移动服务平台,298项业务实现"零材料办理"。定制京津冀通办事项清单,跨区域迁移办理时限压缩至1小时,"纳税人之家"服务模式获全国推广。 五、淬炼铁军厚植发展根基 构建数字化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创新"实战化练兵+标签化管理"培养机制。打造"清风税务"智慧监督平台,实现廉政风险动态预警全覆盖。培育税务服务标杆团队47支,"免申即享"政策直达机制惠及市场主体超百万户次。 通过系统性制度创新与技术变革,北京税务成功打通从政策制定到终端服务的价值链条。以税收治理现代化支撑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在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协同发展中持续彰显创新引领力,为超大城市治理贡献了可复制的税务样板。
2025-09-06
-
北京外资"单一窗口"树全国改革范本
北京市围绕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以制度创新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推出全国首创的外资企业设立"单一窗口"改革,为深化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 一、改革背景与政策衔接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北京市率先响应国家关于外资准入便利化的部署。2017年,作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北京整合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职能,将改革纳入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为全国推行"一口办理"制度提供了先行经验。 二、制度创新的核心机制 通过跨部门数据协同机制,北京市打破行政壁垒: - 建立统一电子表单,整合26项原分属两个系统的申报字段 - 构建双平台互通系统,实现商务与登记机构实时数据核验 - 打造闭环监管流程,企业完成登记后自动触发备案校验 三、数字化赋能的关键突破 自主研发的联动监管系统实现三大创新: 1. 智能表单去重技术,自动识别45%重复填报内容 2. 区块链存证系统确保备案数据的不可篡改性 3. 动态监测平台每日抓取企业变更数据,触发事中预警 四、企业获得感的多维提升 试点调研显示改革带来显著变化: - 办事周期从平均12工作日压缩至3工作日 - 企业往返行政窗口次数归零 - 申报材料精简率达60% 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反映:"电子签名认证等功能解决了跨国文件传递的合规难题" 五、监管效能的质变升级 改革破解了传统监管三大痛点: 1. 源头杜绝"应备未备"现象,备案覆盖率升至100% 2. 实时比对注册资本等关键数据,纠错响应速度提升80% 3. 建立外资全生命周期电子档案,支持精准施策 六、全国示范效应的延伸 该模式已输出三项标准规范: - 《外资准入跨部门数据交换接口标准》 - 《电子表单要素目录编制指南》 - 《事中事后监管触发规则》 为31个省区市推行"单一窗口"提供了技术范本 七、持续迭代的创新实践 2018年起改革深化体现在: • 纳入外汇登记等延伸服务 • 开通多语言申报通道 • 建立跨国企业专属服务通道 此项制度创新彰显了行政体制改革与数字政府建设的协同效应,为外资企业创造了更透明、更高效、更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北京实践印证:制度型开放的核心在于构建与国际规则相衔接、与市场主体需求相适配的治理体系,这正是新时代优化营商环境的攻坚方向。
2025-09-06
-
国产汽车扩容提速驱动产业链资源重组
新能源汽车与平行进口车双增长态势助推汽车市场结构深度调整,产业政策持续引导产能资源向本土制造倾斜。2016年我国汽车工业在税收优惠与消费升级双重作用下,本土化战略成效显著,各地方政府将汽车产业作为重点招商引资方向,通过建立专业制造园区加速零部件企业集群发展。 一、宏观经济企稳夯实消费基础 经济增长稳定在合理区间,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购置税减半政策刺激效果超出预期,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5%税率优惠直接带动销售增量。低基数效应显著放大了同比增速,2015年同期市场受多重因素影响呈现罕见的整体低迷,为2016年创造较大增长空间。 二、进口车市场呈现深度调整特征 整车国产化进程在豪华品牌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关键零部件本土采购率提升至75%以上,压缩了整车进口市场空间。经销商库存指数连续三个季度超出警戒线,终端优惠幅度较上年同期平均扩大3.5个百分点。海关进口车登记量同比下滑反映结构性调整态势延续,但高端定制车型进口保持稳定。 三、政策创新激活平行贸易潜力 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形成突破性进展,上海、天津等口岸平行进口试点企业数量增长40%。非中规车售后保障体系获得突破,三包责任险实现全面覆盖。中东版越野车、美规豪华SUV等细分车型增速明显,个性化消费需求得到有效释放。平行进口渠道占进口车总量比例首次突破12%。 四、新能源进口呈现结构性亮点 跨国车企加速导入插电混动车型,宝马530Le等高端新能源产品拉动进口结构升级。虽然未享受地方补贴政策,但进口新能源车在免征购置税政策中获益。充电设施兼容性问题逐步化解,特斯拉等品牌自有充电网络覆盖扩大至50个主要城市。豪华新能源车市场出现替代传统燃油进口的明显趋势。 五、供应链本地化重塑竞争格局 国际品牌在华研发中心数量新增7家,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本土化生产实现关键突破。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形成多个年产值超千亿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带。本土零部件供应商进入跨国企业采购体系数量增加26%,汽车用钢、铝材等基础材料自给率提高至85%。 汽车产业格局调整已深度波及关联产业链,本土制造体系成熟使整车进口需求结构产生根本性转变。在双循环发展战略推动下,核心零部件制造能力提升将持续重塑全球汽车供应链体系,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结构性机会将在未来五年改变市场力量对比。
2025-09-06
-
国际都会艺文盛宴·多元文明绽放光彩
北京市以文化博览会为契机,首次引进大型国际文化交流项目,深化各国文明互鉴,同时为文化创意产业招商引资拓展全球渠道。这一创新平台整合政府资源与社会力量,有力推动了首都国际文化交往格局升级。 一、文博会创立国际单元开创先河。2016年文博会期间,专设国际特色文化展区作为核心创新,终结了该展会此前十一年未有专项国际文化交流板块的历史。通过北京对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导实施,并获多个政府职能机构联合支持,该单元以"炫彩世界"为主题架构,搭建起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纽带的跨文化对话平台。十余个国家的驻华使馆携本国文化符号进驻展区,包括阿尔及利亚传统手工织毯、喀麦隆木雕艺术、尼泊尔唐卡等特色展品集中呈现。 二、国际驻华机构立体演绎文化内涵。来自欧亚非三大洲的使馆代表团在展位布局中融入民族元素:保加利亚展区悬挂的《鱼》系列绘画将中式飞檐与色雷斯纹样创新融合;伊朗文化参赞团队现场演示细密画绘制技艺;俄罗斯文化中心则搭建实景俄式茶炊体验区。各国通过非遗工坊、旅游推广、民俗展演等复合形式,使观众沉浸式感知不同文明的审美体系与生活方式。 三、全球漫画大师重构城市文化图景。作为特别策划项目,"外国漫画家眼中的北京"主题展邀约七国顶尖创作者进行在地创作。法国艺术家以蒙太奇手法融合胡同与埃菲尔铁塔,埃及画师用水彩表现颐和园十七孔桥的几何韵律。随展首发的专题画册收录八十余幅作品,多维度解构国际视野下的古都新貌,其中德国漫画家以赛博朋克风格重构中轴线的系列组图引发行业热议。 四、跨文化展演激活民间交流动能。展会特设的互动舞台汇聚二十余国在京留学生群体,缅甸留学生演绎传统傀儡戏《罗摩衍那》选段,秘鲁留学生乐团创新编排安第斯排箫与京剧曲牌融合演奏。这些非专业演出打破传统文化展陈的静态模式,通过"展演一体"设计强化参与性,单日吸引超六千人次参与互动体验项目。 五、国际资源对接培育产业新动能。本届突破性地植入文化贸易促进功能,配套举办多场文化授权洽谈会与IP开发论坛。重点推出中欧动画合拍计划、非洲工艺品进口直通车等十五个文化贸易项目,期间达成中保合作开发数码敦煌壁画项目、中俄联合制作冰雪主题动画电影等多项合作协议。相关数据显示,此单元促成的中外文化机构合作意向金额创文博会专项主题新高。 创新设立的国际文化交流单元不仅构建起多元文明的平行展示空间,更通过特色产业载体打通文化传播与经济合作的转化通道,使文博会从区域性展会跃升为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文化交往枢纽,标志着首都文化战略的重大进阶。在持续三天的展示交流中,六成参展海外机构与本地文化企业建立长效对接机制,为后续跨国文创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2025-09-06
-
国资改革纵深推进为开放前沿增能聚力
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正成为驱动区域经济转型的强劲引擎,通过重构监管格局、畅通资本循环、优化治理体系,这些战略性举措显著提升了国有经济竞争力,为各地招商引资创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吸引全球优质资源加速汇聚。 一、国资监管体制变革迈入新阶段 监管架构系统性重塑聚焦职能转变与服务效能提升。北京构建全国首个省级国资监管"权力清单"体系,深圳启动综合改革试点推出国资监管"放管服"二十条,全面精简产权登记、评估备案等事前审批事项。山东将省属企业主业核定权限下放至董事会,浙江建立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在资本运营层面,天津滨海新区整合港口资产组建北方国际航运枢纽投资平台,湖北武汉光谷探索"科技园区+基金集群"模式,推动国有资本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流动。 二、市场化经营机制构建多点突破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向纵深拓展。上海科创集团实施职业经理人全域竞聘,江苏国信能源集团率先建立超额利润分享机制。从治理结构看,广州开发区控股完成党组织前置研究事项清单化管理,陕西秦川机床建立外部董事占多数的专业委员会决策机制。中关村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全面推行"揭榜挂帅",80%的转制科研院所实施项目分红激励。辽宁沈阳国资系统建立管理人员末位调整制度,珠海格力集团完善科技人才股权奖励计划。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释放乘数效应 产权多元化改革形成梯次推进格局。重庆钢铁司法重整引入中国宝武实现产能利用率跃升45个百分点。浙江物产集团通过员工持股计划推动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平台登陆资本市场。在重点区域,海南自贸港交通运输板块率先向外资开放铁路运营,厦门象屿集团开展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引入战略投资者。云南白药完成整体上市后研发投入年均增长26%,青岛双星轮胎并购韩国锦湖后跻身全球轮胎行业前五强。 四、创新驱动战略牵引动能转换 国有企业加速向战略新兴领域布局。国家能源集团在宁夏建设全球最大煤制油技术示范基地,中国中车集团于湖南株洲建成世界领先的智能轨道系统生产线。合肥量子产业研究院整合央企与地方院所资源,实现量子通信设备国产化率达92%。广东深圳投入超百亿国资引导基金布局合成生物产业,苏州工业园区组建生物医药专项并购基金。这些创新载体已成为区域招商引资的磁力场,南京江北新区通过搭建基因细胞技术平台,成功引入12家跨国企业研发中心。 五、区域协同发展构建新增长极 跨区域国资合作激活空间发展潜能。长三角共建一体化示范区开发投资公司,统筹沪苏浙交界区域基础设施投资。川渝联合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公司,开通经广西直达东盟的铁路班列。在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港集团与深圳盐田港合资成立湾区港口联盟,通关效率提升30%。京津冀建立科技创新联合体,推动中关村-滨海-雄安技术转化走廊建设。这些平台正成为招商引资的强磁场,如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项目带动河南航空港区引进42家国际物流企业。 六、资产优化配置提升运营效能 存量资产盘活开辟价值创造新路径。中国国新搭建央企存量资产处置平台,年成交额突破800亿元。在重点城市,杭州钱江新城通过TOD模式改造地铁上盖资产,深圳能源将电厂冷却水余热转化为城市供暖能源。资产证券化持续推进,北京首创环保REITs引领环保设施证券化浪潮,福建高速公路资产支持票据创新融资模式。通过全生命周期管理,青岛海湾集团化工园区盘活闲置土地建成新材料产业园,土地集约利用率提升至93%。 当前改革已形成制度红利持续释放态势,通过建立资本有进有退的动态调节机制,国有企业正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跃升,以市场化、专业化运作重构产业布局。各改革示范区通过制度型开放举措,为高水平"引进来"和高质量"走出去"构筑了坚实平台。
2025-09-06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